Klapay 嘉樂

原創條目者:官大偉老師研究室
最新編輯者:官大偉老師研究室
原住民族: 
中文

嘉樂在泰雅爾族人地名稱為Klapay(卡拉拜),意義為編織者潤滑膏(lapay累拜),是原住民的傳統居住地,到日據中期設立原住民農業訓練所,培訓原住民農業技術,例如重桑樹、養豬、牛、雞鴨、木工、建築等等農業之產業。約民國30-35年日本醫生住進Klapay行醫,並秘密傳基督教教義,國民政府40-55年李林樹校長(國小)與台灣人傳基督教給原住民,因而設立了卡拉拜長老教會,相繼設立天主教堂,與客家住民,相鄰居住最早與不同族群相處之地,國小為尖石國小支撐原本是尖石地區之行政中心,後來遷到尖石,於民國50-60年代該部落曾金樟任鄉長未滿三個月,蓬來島事件而遭冤獄,爾後平反。

卡拉拜Klapay部落為尖石鄉之核心部落,民國50~60年代,因葛樂里颱風侵台,各項設施毀損,部落住民外流,剩下耆老居住部落。教會也沒落,無法帶動文化與部落生活,但是部落年輕在80年代開始反省部落之永續發展,因而有所期待。

 

部落資料整理、部落地點踏查與數位化:王信翰

參考資料:
廖守臣,1981,泰雅族的文化:部落遷徙與拓展。台北:世界新聞專科學校。

鄭光博,2005,從祖源觀念爭議論當代「泰雅族」歷史記憶的建構。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。
移川子之藏、宮本延人、馬淵東一,1935,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。臺北: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學研究室。

主題分類: 
資料來源: 

KML檔案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