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巴陵部落 Balung
原創條目者:官大偉老師研究室最新編輯者:官大偉老師研究室
原住民族:
中文
位於今桃園縣復興鄉華陵村之東北部,在巴陵山(一、二二九公尺)東側山腰海拔一、一六0至一、二二0公尺間。從北橫公路大漢橋附近,向西北援山路而上約二公里處。Balung之意即檜木,一說松柏類,又說倒木,據傳往昔此地在洪水發生時,有許多漂流檜木,拾之築屋,為地名之起源。巴陵山因日據時期於民國二年(大正二年)設砲台以鎮壓居民,亦稱砲台山,二次大戰時方廢,改為森林瞭望台。巴陵又作巴龍、馬崙或巴崚。民國六十二年達觀山(拉拉山)因發現巨木群(俗稱神木),而成了觀光勝地。北橫公路完成後,開路的榮工有許多留此居住,也帶進新技術巴陵以經營香菇和溫帶高級水果培植為多,水果以水蜜桃和世紀梨為主,現又有蜜李的栽種,因成果頗豐,仗後山地區處處洋樓,家家也呈現代化。
部落資料整理、部落地點踏查與數位化:王信翰
參考資料:
廖守臣,1981,泰雅族的文化:部落遷徙與拓展。台北:世界新聞專科學校。
鄭光博,2005,從祖源觀念爭議論當代「泰雅族」歷史記憶的建構。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。
移川子之藏、宮本延人、馬淵東一,1935,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。臺北: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學研究室。
主題分類:
資料來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