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原部落 Alang nakahara
中原部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,為德奇塔雅群巴蘭、卡奇克、與塔奇南3社共同組成的聚落。
中原結社於北港溪下游左岸,猴洞山北方山麓,海拔500公尺的台地,為德奇塔雅群巴蘭、卡奇克、與塔奇南3社共同組成的聚落。巴蘭原居霧社以南脊嶺上,由今清潔隊(風景區管理所舊址)至高峰尾一帶,卡奇克社原居春陽對岸山腹,塔卡南社原居南卡奇克社南方山腹,海拔1200公尺。霧社事件發生後,日警鑒於卡奇克與塔卡南兩設在濁水溪左岸深山裏,管理困難,恐隨時發生叛亂,遂於民國20年(1931年)3月令兩社遷離原址,迫其遷於霧社對岸濁水溪畔,(原霧社公學校旁,今萬大水庫或稱碧湖),後來再遷到巴蘭社的小社洛韶(Ruco)之旁,據說當時因為已接近遷村前夕,房舍只是隨便搭蓋。
民國25年,日人興建萬大水壩,以引溪水至日月潭,萬大以北濁水溪沿溪一帶農地盡成澤國。因農地減少,日警遂藉此理由將巴蘭、塔卡南、卡奇克三社安至於他處,最後擇眉原聚落稍溪台地上建社,因位於清流與眉原之間而被稱為「中原」 (Nakahara),清流族人因此地經常發生土石流,土地貧瘠,又稱「meapung」;台灣光復初改名「互助」。此地原本亦為眉原群社地,日人統治後劃歸平地,為牛眠山林家開墾區,漢語稱為「六隊」,為將3社族人遷居於此,亦強迫此處漢人遷居。
互助建設初期分五班,由西而東,一至三班為巴倫社人所居,分別依照原來名稱稱為(Hunan)、(Cceka)、洛韶(Ruco);第四班則為塔卡奇、卡奇克社兩社所住,這兩社因曾住於霧社對岸山腹,他社人成其住區為西寶(Sipo,即對岸之意),第五班為原巴蘭社最大的部落田他那住區,仍稱田他那(Tntana),派出所與教育所亦設於此。至民國47年,遭八七水災的侵襲,西寶區上方圖塌方,洪流沖毀房舍,同年9月,政府將西寶社人安置第一班下方約200公尺處,另建一社,被稱「新中原」,或稱「新部落」、「新村」,而稱巴蘭住區為「舊部落」或「中原口」。
文字敘述引用自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
http://www.tipp.org.tw/tribe_detail3.asp?City_No=11&TA_No=3&T_ID=4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