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光部落 Btwanokan

原創條目者:官大偉老師研究室
最新編輯者:官大偉老師研究室
原住民族: 
中文

武道能敢

陽光可自三方射入山谷中,故名三光。

早期稱該地為Habun Gogan意為人體腹部部立,或許因位於兩條河馬里光溪及塔曼溪會合點泰雅族稱此名。民國卅四年十月,在高義村以南建村,名「三光」;原為桃園縣最大也是最南的一村,自民國六十二年分出華陵村,此二項特點皆轉移華陵。本村面積只利下廿平方公里,轄高岡、武道能敢。砂崙子、爺亨、鐵立庫五個部落。三光位於本鄉西南隅,屬玉峰溪流域。昔日轄境擁有玉峰溪、巴陵溪和大漢溪三流域,陽光可自三方射入山谷中,故名三光。

民眾耆老:陳秀夫

座談會記錄人:
歐蜜‧偉浪


1、泰雅語武道為人名,能敢為居住地。
2、武道能敢泰雅語為T-n-twan意為:排列好的東西,或一堆陳好的東西之意。


舊址位於三光警所西北方一公里許,馬望曾呂山南坡,海拔九00公尺,為村內最高住宅區。居民原住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,清康熙卅一年(1692年)遷入本鄉。社名又作布托諾堪、布朵諾干、巴托諾干、武多諾。泰雅語武道為人名,能敢為居住地;清末年以受日人壓迫,多次聯絡族人反抗,本社為作戰指揮中心;至民國二年(大正二年)日軍於本社之巴陵山、西之李棟山設立砲台鎮壓,事作乃平。

 

部落資料整理、部落地點踏查與數位化:王信翰

參考資料:
廖守臣,1981,泰雅族的文化:部落遷徙與拓展。台北:世界新聞專科學校。

鄭光博,2005,從祖源觀念爭議論當代「泰雅族」歷史記憶的建構。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。

移川子之藏、宮本延人、馬淵東一,1935,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。臺北: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學研究室。

主題分類: 
資料來源: 

KML檔案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