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afay

原創條目者:林昕緯
最新編輯者:林昕緯
原住民族: 
阿美族

小米(Hafay 或 Lamlo)又稱「粟」,是早年臺灣原住民的主食,除了當作米食外,還可以釀酒,對原住民是極為重要。

阿美族語中的「巴奈」,代表美麗的豐收的小米穗,在阿美族的「豐年祭」中,都會出現紮束的小米,甚至做成各種的食品,在祭典中供奉。

有著對上天滿滿的知足與感恩的涵義。

       對於阿美族人而言,小米是所有植物精靈中最敏感的,也是最麻煩的一種作物,它具有人性,有靈眼、靈耳和靈覺,為了避免觸怒小米精靈,要遵守的禁忌也特別多,如果違反這些禁忌,一不小心可能會招來災禍。例如小米要播種時,必須舉行播種祭先通知小米精靈,祈求順利生長,否則不能播種。收穫祭要持續五日跳舞,不可以喝酒,不可以在月夜中跳舞,黑暗中偷偷跳,收穫才會好,跳得越狂熱,農作物的成長收成會越來越好。

昔日,耕種小米以一年為一週期,從整地至收割入倉的過程,有以下數種主要祭禮:

    狩獵祭 Miadop:播種之前十天或十五天, 部落男子年齡組集體打獵,預祝將來小米莊稼豐收。

    準備祭 Matongdaw:播種前夕,各家將家裡的魚類全部吃光,裝魚的器皿清洗乾淨,以免與小米的精靈相剋。

    播種祭 Pafraang:播種小米。所祈求小米神 Cilohafayaw 使風調雨順小米豐收。

    除草祭 Mikulas:疏苗及除草。家家個別舉行兒童使裝禮,象徵小米長大了。

    驅蟲祭 Mitaoph:這是不定期的活動,在小米受到病蟲害侵害時才舉行。

    乞晴祭 Pakacidal:這是不定期的活動,如連續下雨不停時才舉行。

    收割祭 Milikoc:收割前夕,全村居民守戒,即不吃魚類食物並清潔所有的裝魚容器。

    使割祭 Mihafay:正式收割的早晨舉行的始割禮。

    入倉祭 Minaang:曬乾的小米初次入倉了儀式。

   這一系列的儀式以入倉祭為結尾。在阿美族的傳統觀念裡,生產小

 米的成敗與否,不在於人為的栽培技術而在於各種祭儀的執行好壞。家

 加入倉作業完畢之後,部落才舉行綜合性的祭儀活動,這儀式叫做感恩

 祭Misalisin,也就是今日所謂的豐年祭。

資料來源: 
參考資料: 
文字來源:http://seed.agron.ntu.edu.tw/civilisation/student/2005-2/millet.htm http://www2.hhps.ntpc.edu.tw/acad/aboriginal/GUIDE/guide_03.htm 圖片來源:同文字來源